中国三农网

精准施策,生态协同 —— 河南工院服务团赴南阳高标准农田调研夏季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7-20 17:54     来源:网络    阅读量:13143   会员投稿

精准施策,生态协同 —— 河南工院服务团赴南阳高标准农田调研夏季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新路径

6 月 29 日,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科技服务团再度前往南阳市高标准农田,聚焦玉米地、花生地夏季病虫害智能防控技术的田间实际应用,开展专项田野调查工作。

抵达目的地后,服务团首先深入玉米种植区。此时正值夏季,玉米面临着蚜虫、玉米螟等病虫害的威胁。服务团重点考察了针对玉米病虫害的 “智能决策系统” 应用情况。在示范区指挥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大屏幕展示了玉米地的虫情监测数据,当输入玉米蚜虫数量、玉米螟卵块密度等参数后,系统迅速生成了综合防治方案,包括在玉米田间释放蚜茧蜂防治蚜虫,以及使用苏云金杆菌防治玉米螟等。服务团成员亲自操作体验,输入多组不同的虫情数据进行测试,系统均能快速响应并给出科学的防治建议,大家认为该系统能有效避免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凭经验施药的盲目性,实用性很强。

随后,服务团来到花生种植区。夏季高温高湿,花生易受叶斑病、蛴螬等病虫害侵袭。在花生地的天敌昆虫繁育棚旁,技术员介绍道,棚内繁育的捕食螨等天敌昆虫,将通过无人机定点投放到花生地,用于防治叶斑病的传播媒介及部分害虫。无人机搭载了温度感应装置,能根据花生地的环境温度调整投放时间,避免高温影响天敌昆虫活力。服务团成员参与了捕食螨的数量统计与活力检测工作,切实感受到这种 “天敌昆虫 + 智能投放” 模式在花生病虫害防治中提升效率的显著效果。

在土壤监测区域,针对花生地易发生的蛴螬等地下害虫,服务团考察了埋置于地下的智能线虫及地下害虫检测仪。该设备可在 2 小时内完成土壤中蛴螬幼虫等地下害虫密度的检测分析,大幅缩短了传统实验室检测的周期。技术员表示,依据检测结果,能及时制定花生地的轮作计划或生物防治方案,今年示范区应用该技术后,花生地蛴螬的危害率明显下降。服务团成员参与了土壤样本采集对比实验,亲身体验了设备在花生地病虫害监测中的高效性与便捷性。

在与种植户的座谈交流中,种植户们分享了智能防控技术在玉米、花生种植中的应用成效。种植户陈大姐说,通过手机 APP 获取针对玉米和花生的病虫害防治指导,不仅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成本,玉米和花生的产量及品质也有了提升,销售价格更可观。针对老年农户使用智能系统存在困难的问题,团队技术员表示,目前正着手开发语音交互功能,并已开展 “田保姆” 培训工作,确保玉米地、花生地的种植户都能熟练运用智能防控技术。

通过此次调查,服务团成员认为,智能防控技术在玉米地、花生地夏季病虫害防治中,实现了从监测到防治全流程的智能化,并非简单的设备升级。下一步,服务团计划与禾益丰公司合作,针对玉米、花生的病虫害特点,开发更具针对性的简易操作小程序,提升农户使用便捷性;同时,整理完善玉米、花生田间天敌昆虫投放与无人机应用的技术规范,为其他地区的玉米、花生种植户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三农网-未经本站允许,禁止镜像及复制本站。投诉及建议联系邮箱:linghunposhui@sina.com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三农网 cnn.snbst.com 版权所有,备案号:赣ICP备20210114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