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鼓传韵,非遗赋能——蚌埠花鼓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2025 年 7 月 5 日,安徽省蚌埠市冯嘴村传来阵阵铿锵的鼓点与悠扬的歌声,一场以“花 鼓传韵,非遗赋能 ”为主题的文化实践活动在这里展开。寻迹非遗团队跟随着冯氏花鼓灯嫡 系传承人、花鼓灯团长冯开苗,领略了蚌埠花鼓灯的独特魅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文化活 力。
非遗传承:从历史到现代
蚌埠花鼓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了舞蹈、音乐、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被誉 为“东方芭蕾 ”。冯团长介绍,花鼓灯不仅是娱乐方式,更是淮河文化的载体。活动中,冯 团长亲自示范了经典动作“风摆柳 ”,并讲述了花鼓灯从田间地头走向舞台的历程。
图一 实践团队参观
文化赋能:点亮乡村新希望
冯嘴村曾是典型的农业村,近年通过发展花鼓灯文化旅游,走上振兴之路。冯团长也带 着实践团队走访了村里的花鼓灯文化广场和传习所。一位村民感慨:“以前年轻人往外跑, 现在花鼓灯火了,村里热闹了,大家也有了新收入。”非遗文化传播直接助推乡村振兴,经 济效益“实实在在看得见 ”。2023 年冯嘴村接待游客 11,685 人次,较 2019 年增长 187% , 人均年增收 3,760 元1。
亲身体验:鼓点中的文化共鸣
在冯团长的指导下,队员们拿起了色彩鲜艳的扇子和手巾,尝试了简单的花鼓灯步伐。 “左手上举,右手打开扇子平举腰侧……嗳……对…… ”伴随着冯团长的鼓励和指导声,队 员们竟也有模有样地学了起来。
1 2024 年村委会简报
图二 成员亲身体验
然而看似轻盈的“三步一停 ”背后却并不简单,而是需要全身协调。一位队员笑称:“光 是跟上节奏就手忙脚乱了!”亲身体验让队员更深刻理解了非遗传承的艰辛与乐趣。
实践总结:非遗薪火照亮乡村振兴之路
参与此次实践的队员深刻体会到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的紧密联系。有队员感叹道:“花 鼓灯的魅力在于它的生命力——既扎根传统,又拥抱创新。”
借助政府的大力支持,花鼓灯传承克服了基础设施薄弱的不足——2025 年 5 月政府招 标文件显示,拟招标并投入 90 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修缮传习所(含暂列金 7 万元)。通过传承 人的坚守与创新,花鼓灯为更多人所熟知——蚌埠文旅局报告指出,花鼓灯线上传播使“青 年受众占比从 2020 年 12%升至 2024 年 31% ”。年轻人的参与在花鼓灯非遗文化的振兴中也 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校乡村振兴促进团团队曾提出“非遗进校园 ”模型,主成分分 析显示大学生传承意愿提升。
图三 团队与冯团长举旗合影
通过采访冯团长和村民,团队认识到文化振兴需要多方努力:传承人的坚守、政府的支 持、年轻人的参与缺一不可。
(作者:安徽财经大学夏宁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