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鲁北平原,热浪裹挟着泥土与植物的芬芳,在惠民县皂户李镇的金银花种植基地里,一望无际的绿意中点缀着繁星般的黄白花朵,头戴草帽的村民们手指在枝叶间熟练舞动,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乡村振兴丰收图。8月18日,山东中医药大学“本草躬行·惠润乡梓”志愿服务队在皂户李镇政府的热情接待下,走进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开展了一场融合专业认知、社会调研与志愿服务的深度实践活动。
金银花田间的专业课堂

在惠民县博蕊金银花种植农户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基地里,整齐划一的田垄上,金银花植株长势喜人。绿叶婆娑间,黄白相间的花朵簇拥绽放,散发出特有的清香。志愿服务队的同学们俯身仔细观察植株形态、叶片特征和花朵采摘标准,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相结合。
“这些金银花主要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用于鱼类和猪的养殖。”基地负责人的介绍立刻引起了队员们的兴趣。来自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王同学兴奋地表示:“传统中药在现代畜牧业中的应用正是我们研究的方向之一,没想到在皂户李镇已经形成了完整产业链!”同学们纷纷拿出笔记本记录,不时提出关于金银花有效成分、采收时节与药效关系等专业问题,田间地头瞬间变成了生动的专业课堂。
银花产业背后的惠民故事

基地负责人讲述,“当地村民一天能挣一百元左右,挺好的,在家门口就能赚钱。”据队员们了解,这些留守乡村的中老年劳动力,通过金银花产业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的愿景。
惠民县博蕊金银花种植农户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负责人向志愿服务队介绍,金银花种植基地是政府引进的乡村振兴重点项目,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了金银花的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目前种植面积已达相当规模,不仅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还为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注入了新活力。政府不仅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还积极帮助拓展销售渠道,确保金银花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产学研融合的实践平台

令志愿服务队惊喜的是,基地的配套设施正在不断完善。队员们参观了即将竣工的办公室和仓库,这里未来将成为技术培训、产品展示和商务洽谈的场所。“我们不仅要种好金银花,还要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负责人指着正在建设的厂房介绍道。
来自中药制药专业的李同学敏锐地发现机遇:“我们可以帮助基地开发金银花提取工艺,提高产品附加值。”队员们随即与基地技术人员展开了热烈讨论,从干燥方法到提取工艺,从质量控制到市场应用,中医药大学的学子们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建议,展现了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创新思维。
本草躬行惠润乡梓的使命担当

在调研过程中,志愿服务队不仅深入了解金银花产业,更结合专业特长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队员们向种植户普及中药材种植知识,讲解金银花的药用价值和发展前景,帮助农户更好地理解他们所种植的作物蕴含的价值。
“作为中医药学子,我们不仅要学习传统知识,更要让中药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大价值。”志愿服务队队长张同学表示,“这次实践让我们看到了中医药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潜力,也坚定了我们服务基层、惠润乡梓的决心。”
夕阳西下,志愿服务队离开基地时,金银花在余晖中泛着金色的光芒,仿佛预示着这片土地更加美好的明天。队员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思考踏上归程,心中已经开始规划如何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
青春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这次调研活动不仅是山东中医药大学“本草躬行·惠润乡梓”志愿服务队的一次实践,更是青春与乡村的双向奔赴。金银花产业不仅为皂户李镇带来了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它为留守乡村的中老年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为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而对于中医药学子来说,这次实践让他们走出了象牙塔,亲眼见证了中医药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了专业自信和职业使命感。许多队员表示,将来愿意深入基层,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农村产业发展,真正实现“惠润乡梓”的志愿服务宗旨。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惠民县皂户李镇通过一朵小小的金银花,实现了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双赢;山东中医药大学的学子们通过一次深入的调研实践,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基层需求的结合。这种双向奔赴正是乡村振兴战略中最动人的画面,这金色希望正在鲁北大地上绽放,香飘四方。金银花产业的成功实践证明,只要找准方向,精准发力,乡村这片广阔天地必将大有可为,乡村振兴的梦想一定能够照进现实。